BIPV相较普通建筑成本最低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路线图必然要考虑到安全性、技术可靠、成本等因素。
虽然IEC61215新标对PID的衰减有光照恢复的指标,但通过实验验证,N型电池的PID效应在受光面更为敏感。目前N型电池主流的是TOPCON和异质结两种方向,其中TOPCON现阶段成本相对较低,未来效率具备潜力,且可基于现有庞大产能改造,头部企业将会持续探索。
此外,使用EVA胶膜不能完全满足N型电池封装的抗PID要求。据测算,N型组件在销售端可较P型组件实现接近0.1元/瓦(地面电站)-接近0.15元/瓦(分布式电站)的销售溢价,而成本端预计N型组件较P型组件的额外成本在量产条件下约为0.05元/瓦(TOPCON预计)-0.2元/瓦(HJT预计)。随着光伏组件技术路线向双面组件转移,更需要在电池两面都具备抗PID性能。而且,若N型电池使用单玻封装,因背板相较于玻璃的水透会更高,因此选择POE胶膜进行封装,能降低组件的整体水汽透过率,从而延长组件的使用时间。纯POE胶膜相较于EVA胶膜或EPE胶膜来说,拥有更低的水汽透过率,能够满足N型电池的长期耐候性要求。
市面上也有一些厂家提供EVA/POE/EVA(EPE)结构的胶膜,通过共挤工艺将POE树脂与EVA树脂挤出制造,初衷是希望保留POE胶膜的抗PID性和阻水性优势,还希望拥有EVA胶膜的良好工艺匹配特性。由于组件长期暴露在室外,即便是双玻结构,边缘部分也很容易有水汽进入,腐蚀电池栅线,降低组件性能。根据各家扩产计划,将表格更新了一下。
今年全球装机大概率150GW出头。今年合计出产了180GW组件,装机量预计国内45GW,全球155GW。今年硅料实际产量恐怕高于硅业分会的57万吨。从扩产量来看:目前协鑫扩20-30万吨,通威扩20万吨,东方希望扩20-25万吨。
硅片从180um减薄到165um,单GW硅消耗量减少10%,未来硅片做120um,硅消耗量将减少30-40%,约等于硅料将超过700GW。需求面看:一、硅料的扩产增速过快,内卷就往死里卷。
那么如此多的硅料到底要怎么消化呢?会重演玻璃价格速崩的盛况吗?。最近几个光伏行业盛会结束,滁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会和曲靖2021中国硅业大会,这两个会议不少业内大佬、券商分析师齐聚,成为硅料行业最大的沟通盛会那么如此多的硅料到底要怎么消化呢?会重演玻璃价格速崩的盛况吗?。现在跨行业的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江苏阳光也在大手笔投资、信义玻璃更是赤巨资成立了信义硅能。
还不算大全、新特的扩产,还有海螺水泥、信义硅材、润阳新能等等,大约70-100万吨。需求面看:一、硅料的扩产增速过快,内卷就往死里卷。今年隆基股份硅片厚度从180微米减薄到175-170-165微米,中环股份更是推出了170,160,150三种厚度任选的阶梯价格,加速电池片厂和组件厂倾斜到薄硅片上。根据各家扩产计划,将表格更新了一下。
在滁州的光伏年会上,海螺水泥和滁州市政府签约投资多个项目,其中包含了蓄谋已久的光伏硅料项目。硅片从180um减薄到165um,单GW硅消耗量减少10%,未来硅片做120um,硅消耗量将减少30-40%,约等于硅料将超过700GW。
今年合计出产了180GW组件,装机量预计国内45GW,全球155GW。今年硅料实际产量恐怕高于硅业分会的57万吨。
硅片厂的硅片减薄意愿明显提高。今年通威成为全行业利润第二的公司,大全新能源更是在季报出现200%的高利润增速。最近几个光伏行业盛会结束,滁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会和曲靖2021中国硅业大会,这两个会议不少业内大佬、券商分析师齐聚,成为硅料行业最大的沟通盛会。极高的毛利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布局,行业外巨头纷纷涌入。目前硅料已经绰绰有余,而未来扩3-4倍产能出来,约等于年400+GW。二、硅片减薄技术推进迅速,单GW硅料持续消耗减少今年硅料大涨了250%。
从扩产量来看:目前协鑫扩20-30万吨,通威扩20万吨,东方希望扩20-25万吨。目前全球硅料57万吨,仅仅这3家扩产就让行业翻倍。
今年全球装机大概率150GW出头IEA数据显示,2021-2026年全球平均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为305GW-380GW,同比过去五年增长近58%-100%,其中光伏新增装机将占近60%。
那么,迈过波澜起伏的2021年之后,2022年的光伏产业有何投资机会?机构对此又有何展望?装机需求有望抬升 光伏产业景气获青睐在行业整体研判上,多家机构认为2022年光伏产业景气依旧不减。国开证券认为,光伏辅材较光伏制造业有更强的确定性,叠加光伏电站运行期间周期内替换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建议重点关注逆变器行业;另一方面,光伏玻璃、光伏胶膜等组件企业受需求和市场占比提升也值得关注。
此外,从行业投资路径上,国金证券建议围绕两条主线布局:①业绩兑现强企业,如供应链瓶颈的硅料,利润率有望维持的逆变器,核心辅材及其上游原料、跟踪支架等,具体标的有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天合光能。估值方面,国金证券认为,在行业规模增长、集中度提升驱动的业绩增长下,大部分核心标的在成长行业中处于相对低位。中信证券崔逸凡认为,今年硅料包括硅片的整体价格偏高,影响整体装机意愿。11月30日、12月16日,龙头隆基股份连发两则降价函,硅片产品累计降价12-15%,引发光伏板块跳水,12月17日-20日仅两个交易日,板块指数便跌近8%。
国金证券也提及逆变器及辅材确定性受益放量:2022年IGBT供给继续紧张,逆变器头部企业供应链优势维持,储能第二曲线放量;胶膜2022H2盈利具备向上弹性;玻璃双寡头格局清晰,整体供需偏松,大尺寸续享溢价;跟踪支架2022年外部环境全面边际改善,量/利修复弹性大。②中长期格局趋势性改善、有望受益技术变化带来的超额增长:新技术布局领先的一体化组件龙头、电池/组件先进设备商,具体标的包括晶科能源、阿特斯等。
上海证券指出,当前光伏产业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周期。如果组件、硅片、硅料等环节价格回归到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水平,加之下游终端装机意愿比较强,明年装机情况有可能达到更乐观的水平。
硅料端,颗粒硅运用改良西门子法并在商业化应用逐渐成型;拉晶方面,CZZ技术成为新的方向;电池片上,PERC技术转换效率接近瓶颈,以HJT技术未代表的N型技术正实现玩到超车。长期来看,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迎来快速发展期,光伏有望起到引领作用。
分析师建议围绕颗粒硅、CCZ、切片、N型电池、MLPE、智能算法跟踪支架等布局,并看好技术进步、行业主线、下游应用三大方向。因此,对于产业链各环节而言,技术进步方向依旧值得跟踪。光伏终端需求持续爆发,驱动产业链扩产潮涌起,多环节迎来量价齐升,产业整体迈入景气阶段。长城证券也做出了景气向上的分析,分析师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有望在原材料价格下行和政策支持双驱动下迎来需求大年,明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25GW,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10GW。
2022年随着企业业绩增长兑现和龙头领先优势逐步验证,板块仍有较大概率的整体提估值机会,龙头更有望逐步享有估值溢价。辅材环节更具确定性2021年受到光伏主产业供应紧张的影响,光伏中下游产业承压,伴随上游降价带来的产能释放,2022年中下游的光伏组件、光伏应用产品等有望成为获益最大环节。
今年是我国碳中和元年,被视为最清洁能源之一的太阳能产业随之迎来发展机遇。临近年末,上游硅片端率先发起降价。
技术驱动光伏企业长期成长从过去历史来看,影响光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技术迭代。回望光伏产业近一年来的走势,自年初短暂调整之后,板块指数一路走高至5988.16,较年初涨幅接近70%;而四季度,板块分歧加剧,行情颠簸。